作者: 玉璞雅琢 发布时间: 2022-09-01 来源: 玉璞雅琢
翻开鲤鱼的历史,发现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。早在春秋时,鲤鱼便被视为祥瑞的象征。孔子的夫人产子,适逢有人送来几尾鲤鱼,孔子“嘉以为瑞”,为儿子取名鲤,字伯鱼。
《诗经·陈风·衡门》中,“岂其取妻,必齐之姜。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。”将鲤鱼和婚姻联系在一起,因此又有“鱼水合欢”来祝福婚姻美满。
古人还会把信折成鲤鱼的形状,或者直接把信放在鲤鱼的腹中,称为鱼书。汉乐府诗《饮马长城窟行》写道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,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所以鲤鱼既是爱情,也是友情的象征。
到了唐朝,因为“鲤”和“李”同音,而“李”又是大唐国姓,沾了李氏皇帝的福,鲤鱼又成为高贵美好的代名词。唐朝甚至直接颁布法律规定:鲤鱼,不得杀食,只能放生,违者杖责六十。不仅如此,在朝官员,凡五品以上必须佩戴“鱼符”,用来辨别尊卑。
诗人们对鲤鱼也是喜爱非常。“锦鲤冲风掷,丝禽掠浪飞”“虽惭锦鲤成穿额,忝获骊龙不寐珠”“丝禽藏荷香,锦鲤绕岛影”……经过皇氏和诗人共同的努力,鲤鱼的名气如日中天,从当时的首都长安一路往外扩散。最喜欢唐朝文化的日本,最初只有皇宫贵族和宫廷可以饲养鲤鱼,用以表现自己崇高的身份地位。
而鲤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,莫过于“鲤鱼跳龙门”了。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,逆流而上,如果越过北山的瀑布,就能化而为龙。这个传说赋予鲤鱼立身成功的寓意,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了望子成龙的期盼。
“鲤鱼跳龙门”传到了日本。每年的五月五日,日本有男孩的家庭都会在房子外面挂上鲤鱼旗,用来祝愿男孩奋发努力,健康成长。
一尾鲤鱼,从中国游向世界,也许早就化而为龙了吧。